2025-04-16 新闻动态 172
“科举制”就是人们常说的“开科取士”,它是我国古代朝廷选拔人才较完善的一种制度。
对于“科举制”的起始时间,史学家有不同的看法:有人说汉朝时就出现了,有人说是隋文帝杨坚制定的,还有说是唐朝武则天发明的……
多数人认为科举制最早出现在唐朝。
不过人们有一个共识,那就是自实行科考以来,两广(广东、广西)地区从来没出现过状元。
其实不难理解,在历史上两广被视为蛮荒之地,中原文化触及不到,文化水平低,没出现状元也在情理之中。
岁月悠悠,这种状态持续到250年后被一个小孩打破了,打破“零”记录的名叫莫宣卿。
莫宣卿因此成了两广科考以来的第一位状元,且是年龄最小的一位,中状元时他只有17岁。
接下来咱们就聊聊岭南第一高考状元莫宣卿的那些逸闻趣事。
展开剩余87%莫宣卿
莫宣卿,晚唐宣宗朝辛未科举状元,广州府封川县(今广东省封开县河儿口镇西村)人,17岁中了状元,后被唐宣宗任命为翰林院大学士,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及修撰皇家族谱。
莫宣卿少年得志,有关他小时候的传说很多。比如三岁时,别人家的孩子都会叫爹妈了,小宣卿却不会说话,比比划划支支吾吾,四邻八家都说这孩子是哑巴,也有人说这是“贵人话语迟”,说什么的都有。
有一天中午,村东头的麒麟山上突然大晴天响了一声霹雳,声震四野。莫家离麒麟山不远,惊雷响后,莫宣卿喊了一声“妈咪”,竟然开口说话了。
莫母又惊又喜,朝着麒麟山连磕三个头,口里说着,果然应验,莫家要出“文曲星”了。
莫母为什么有此一说呢?
原来莫宣卿的爷爷莫辅廷是一个风水师,原籍福建,后到广州府做官,闲暇之余,他就开始四处寻找风水宝地。
找来找去他就找到了今封开县河儿镇西村这个地方,爷爷发现这个地方两面靠山一面临水,葬在这里正好头枕山脚踩水,爷爷急忙用罗盘定好位,三点一线拔草点穴做记号。
回家后叮嘱儿子莫让仁:“儿啊,你爹发现了一处宝地,我死后葬在这个地方,莫家将来会人丁兴旺”,莫让仁点头答应了。
爷爷可就忘了,莫让仁不懂风水,是一个放鸭子的庄稼汉,等爷爷死后,莫让仁确实把爹葬到了风水宝地,但是棺材摆放的方向却搞错了。
这也不完全怪莫让仁,谁让他爹没交代清呢!
如果按照正确的方法入葬,莫家就会人丁兴旺,财源兴盛,事实是方向搞错了,整个意思就变了,变成了莫家出人才,出文曲星却人丁不旺。
果不其然,爷爷死后没出三年,莫让仁去河边放鸭子,他在河边发现了一株芦苇草,于是顺手去拔,结果划破了手指。
本来不大的伤口却血流不止,怎么也止不住血,不大功夫就奄奄一息了,临死前,莫让仁在地上写下了几个字:“莫家要出文曲星,我死后埋在这里。”
莫让仁放鸭子迟迟不归,妻子挺着大肚子去河边去找,只见一群白蚁把丈夫的尸体围了起来,丈夫已死多时,悲痛之余,看到了地上的那一行字。
梁氏在乡亲们的帮助下埋葬了丈夫,两个月后生下了莫宣卿。
到现在大家知道了吧?莫宣卿是遗腹子。
莫宣卿出生一年后,莫母为生活所迫改嫁肇庆一户富家,莫宣卿很受继父的喜爱,五岁是被继父送入了学堂。
刚进学堂的莫宣卿不爱说话,看上去呆头呆脑,被同学们嘲笑是傻子,莫宣卿从不争辩,只是埋头读书。
转眼两年过去了,学堂里的老先生发现莫宣卿虽不善言辞,但文才出众,常常出口成诗。
恰好有一天莫宣卿拔了老师几颗小葱藏在身后,原来老师在闲地种了一畦菜,莫宣卿拔小葱正好被老师看到。
老师就把他叫到了跟前,其实是想考考他的对联水平。老师道:“小童子暗藏春色”,莫宣卿知道老师暗指自己身后藏着小葱,不好意思把身后的小葱递给老师道:“老先生明察秋毫”。
还别说对仗工整,老先生惊喜之余一指窗户又道:日照方窗规规矩矩,”
莫少聪一想原来老师是想考考我,不是责备我拔小葱。于是道:“笔走龙蛇,曲曲弯弯。”
老师指的是黑板上的字规规矩矩,莫宣卿说的是草书笔走龙蛇歪歪曲曲。老师惊异7岁的小孩竟能答出如此大气的下联,自然喜不自禁。
莫宣卿虽得老师的喜爱,却常遭同学的欺负,有一次放学路上,他又受到了同学们的戏弄,这些人说他不合群,是呆头鹅。
最后一句话激怒了莫宣卿,只见他怒目圆睁大声道:“我本南山凤,岂同凡鸟群”。同学们从没见过莫宣卿发火,一时被他的气势吓住了。
与此同时惊呆了一位过路人,此人正是封川城教书先生大儒梁明甫。
梁大儒心说这小孩好文采有志向,于是走到莫宣卿身边,摸着他的头问:“你是谁家的孩子?在哪上学呢?”
唠了会嗑,梁大儒问莫宣卿,你能把刚才说的那两句续成诗吗?莫宣卿点点头说“能”,然后吟道:“我本南山凤,岂同凡鸟群,英俊天下有,谁能佐圣君?”
梁大儒一听拍手叫好,心说这孩子心怀天下,将来必定跻身朝堂成大器。梁大儒突然想起一句谶语“麒麟山上文曲星”,莫非民间传说封川要出状元是真的?
梁大儒爱才心切,决定收莫宣卿为徒,把他接到省城去读书。随即表明了身份,莫宣卿一听十分感激,“扑通”一声跪在大儒面前道:“师傅在上,受徒儿一拜”。
从此后,梁明甫悉心栽培莫宣卿,12岁时,莫宣卿考中了秀才,他是年龄最小的秀才。
按照真实历史来说,梁明甫其实是莫宣卿的亲舅舅。莫宣卿从小师从舅舅却是事实。到后来舅舅还出资为外甥立了一个状元祠,舅舅因头名状元而扬名。状元祠依然立于今封开县河儿镇西村。
常言道“不经历风雨哪见彩虹”,一个人的成功也是如此,经过十年寒窗苦读,莫宣卿入长安参加了科考,终如愿以偿夺魁高中了状元。
新科状元都要享受朝廷的省亲夸官的待遇,莫宣卿披红挂彩骑着高头大马返乡,头前有衙役鸣锣开道,喜报炮竹一路随行,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其他学子努力学习,等高中状元也享受这种待遇。
就在快到家路过父亲从前放鸭子的小河时,有个落榜的学子不服气拦住去路,原来要为难状元,落第考生看到河里的鸭子说出了上联:“母鸭无鞋空洗脚”,隐含自己落第的怨气白努力了。
还别说,对下联还真有点难度。
莫宣卿思索中一眼瞥到旁边草地上有几只公鸡,有了,只听他口占下联:“公鸡有髻不梳头”,上下联意思联系紧密,对仗工整,下联暗含有才无需刻意为之。
落第书生心悦诚服让出了去路。
省亲回宫后,唐宣宗封莫宣卿为翰林院修撰,负责起草皇帝的诏书,没事的时候给皇帝讲讲历史,相当是皇帝的秘书。
转眼多年过去了,远在千里为官莫宣卿十分思念母亲,于是打算把母亲接到长安来住,请假回家接母亲,谁知母亲不愿离开家乡,说是故土难离。
莫宣卿就奏请皇上,请求把自己下放到地方任职,离老家越近越好,皇上感其孝心,于是任命其为浙江台州刺史。
莫宣卿择日去赴任,安排好公务后回家接母亲,谁知走到半路上突患急症而亡,时年35岁。
到后来有堪舆大师评说莫家的祖坟,说莫家祖坟占据了风水之地,却没摆放好,葬错方向等同弃尸,后辈出人才却人丁不旺。
从麒麟山上飞出了一只金凤凰,所有的一切都灵验了。莫宣卿成了科举以来岭南第一位状元,打破了250年来“零”的纪录,正值盛年却暴病而死,莫宣卿的一生很短暂却不平凡。
当地流传着他的许多传说,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封开县一游,亲身感受一下莫宣卿故居及状元村的魅力。
文/秉烛读春秋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没有了